欢迎来到大街美文网!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汇编四篇】

感人故事 时间:2024-01-19

【www.cqzdj.com--感人故事】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1

10.周恩来让侄子一辈子留在淮安

1961年7月3日,周恩来的侄儿尔辉在北京结婚。结婚后,新郎回钢铁学院工作,新娘回淮安县工作,成了一对牛郎织女。当钢铁学院知道了周尔辉和总理的关系后,决定把女方调到北京。周恩来知道后,亲自动员侄儿侄媳一起到淮安工作:“这几年遭受自然灾害,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北京大量压缩城市人口,国务院正在下放压缩人员,你们为什么搞特殊化,不带头执行?”尔辉夫妻很快回到淮安县,同乡亲们一起建设家乡。

1.周恩来:为修缮西花厅自我批评

有关部门趁周恩来外出,对西花厅旧房进行保护原建筑物的修缮,把地面方砖改成地板,墙壁粉刷,柱子油漆了一下,还添了一些新的办公和生活用具。周恩来回京后指着房间里的新添家具说:“把那些东西统统搬出去。否则,我不进去!”事后,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影响一大片。所以,我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你们对我是最熟悉的吧!你们花那么多的钱,把我的房子搞得那么好,群众怎么看?一旦大家都学着修起房子来,在群众中会产生什么影响?……”

2.周恩来:私事要花个人钱

1956年的一个星期天,周恩来到北京中国照相馆照相,准备出国时送给外国元首,要照相馆再多印几张。照相馆职工为了表达对周总理的爱戴,特意精心印制了4张12寸照片赠送总理。几天后,周恩来让工作人员前去结账,要求照相馆开两张单子,一张是因工作需要的那些照片由公家付钱,另一张是总理自己留下的几张照片连同照相馆赠送的那4张,由总理个人付钱。

3.周恩来:警卫西柏坡

1949年1月底,北平和平解放了,中共中央决定尽快召开七届二中全会。2月底,参加会议的同志陆续来到西柏坡。为了保证会议安全,周恩来找来负责大会警卫工作的方志纯汇报准备情况。他问:“如果出现最坏情况,你们能阻击多久?”方志纯回答:“中央需要我们阻击多久,我们便坚持多久!”周恩来看着他们,略带批评的口气说:“光有决心不够,要有切实的措施和精确的计算。”他不仅想到敌人可能从地面上来,而且还想到如果来了空降部队该怎么办。

4.周恩来:病危中的呐喊

1975年,江青一伙又借几十年前的“伍豪事件”向周恩来泼污水。9月20日,北京305医院做好了一切准备,周恩来将在这里进行第四次大手术。他要身边的工作人员找来一份材料,是他于1972年6月在中央批林整风汇报会上所作的关于国民党造谣诬蔑登载所谓“伍豪问题”的专题报告讲话录音稿。还让邓颖超将这个讲话录音整理成书面材料。手术前,周恩来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躺在手术架上强撑着病体,看了一遍稿子,用颤抖的手郑重地签上“周恩来”三个字,并注明“于进入手术室(前),一九七五年九月二十日”。在被推往手术室时,他突然用尽全身力气大声地说:“我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我不是投降派!”这是周恩来对邪恶势力的控诉,他签署的是一份留存清白在人间的重要文件。

5.周恩来:那件旧棉衣

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2

周恩来和邓颖超曾居住在武昌珞珈山上的“十八栋”,你知道吗?

1937年12月31日,周恩来到武汉大学礼堂发表演讲,宣讲中共的抗日救国纲领,激励青年学子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38年初,日寇不断扩大侵略战争,武汉局势日趋恶化。当时正值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周恩来作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副部长,居住在这栋小楼之内。在此期间,他经常前往在武大举办的“军官训练团”讲课,为团结抗战作出积极努力。

在珞珈山,周恩来还热情接待了各界爱国人士、爱国侨胞和国际友人,向他们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争取他们对抗日救亡运动的大力支持。同时,周恩来对郭沫若领导下的“三厅”关怀备至,使武汉成为文化抗战的中心,为武汉和全国的抗日救亡运动作出了重大贡献。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3

今年是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中共中央举行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同志在座谈会上强调: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感到很温暖、很自豪。周恩来同志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光辉一生中建立的卓著功勋、展现的崇高风范,深深铭刻在中国各族人民心中,也深深铭刻在全世界追求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心中。

周恩来同志离开我们已经42年了。人们依然清楚地记得,那时正处在“***”末期的艰难时刻,百万以上民众不顾“***”的高压,自动聚集在十里长安街的两侧,在凛冽的寒风中站了几个小时,痛哭失声,向他作最后的告别。这是人民对他的无言评价。邓小平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在悼词中鲜明地说道:“他是我们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他的评价。

几十年岁月流逝,但是一提起他,无数中国人的心中依然会涌起难以抑制的崇敬和深情。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结束后不久,率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他深情地说:“我们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路是人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就像一场接力跑,前人到达的地方,就是后人继续前进的出发点。对周恩来同志的思念,已经成为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他毕生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呕心沥血建树的丰功伟绩,来自他那无私奉献、感人至深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先驱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无数中国人最强烈的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是一个需要克服无数艰难险阻的漫长历程。周恩来同志曾说过:“方向和目标是确定了,但道路是要我们一步一步去走的。”

周恩来同志的一生正是这样走过来的。他在学生时期就为同学题词:“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他很早就接触了马克思主义,经过反复比较,认定这是能够救中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中共中央在1985年5月确认他的入党时间为1921年春。他从1927年担任中共中央常委起,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长达49年。他作为前委书记组织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创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他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夜,一位苏联朋友在西柏坡感叹说:你们成立中央政府时不愁没有领导人,从哪儿找得到周恩来这样好的总理?确实,要将新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复杂工作统一地付诸实施,周恩来同志作为总理的理想人选是无可争议的。他担任政府总理长达26年。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人们仍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周恩来同志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曾经为新中国付出的心血,感受到他们为后来者留下的丰富遗产。

对新中国的开国领袖,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说过一句话:毛泽东是拿主意决定大事的人,周恩来是负责执行的。这句话不无道理,但说得绝对化了。毛泽东同志不是光拿大主意,对他认为在全局中具有决定意义的具体工作,也总是抓得很细、很紧,一抓到底,一定要抓出结果来。周恩来同志也决非只是起执行作用,他还是一个有着远大战略眼光和决断能力的大政治家。

革命时期,他在主持起草的1929年中央“九月来信”中写道:“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这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这是何等的见识和决断力!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他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不仅进行着艰难的国共谈判,而且负责领导党在整个国民党统治区的工作,在极端险恶的环境中从容应对种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突发事件,赢得广泛的人心。时任新华日报社社长的潘梓年回忆道:在那时候,在工作中有“有恩来同志在”这样一个强有力的感觉。成为新中国临时宪法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是周恩来同志主持起草的。它描绘出一幅建设新中国的完整蓝图,已经被历史证明是正确的、符合实际的。

周恩来同志长时期担任新中国总理,而总理是总理一切的。开国不久的1949年12月,他提出经济工作中的六种关系,都是全局性的问题。在头一条“城乡关系”中,他说:“城市领导乡村、工业领导农业,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如此,社会主义社会更是如此。”“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要依靠农业这个基础并从而忽视乡村呢?不能。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取消或忽视乡村这个广大的农业基础。”这里已孕育着“工业为主导,农业为基础”这个重要指导方针。在3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周恩来同志不仅废寝忘食地解决当时最急迫而极端棘手的粮食问题,而且随后又主持提出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负责起草中共中央《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这封信直接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宣读和讲解。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终于从严重的经济困难中走了出来。

周恩来同志特别重视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的作用。他说:“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他提醒大家一定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正在一日千里地突飞猛进。”“这些最新的成就,使人类面临着一个新的科学技术和工业革命的前夕。”“这些进步,把我们抛在科学发展的后面很远。”从而响亮地喊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那时,科学技术新发展的最高峰是“两弹一星”。周恩来同志担任中专委主任,负责这项研制工作。钱学森同志曾说:“我国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都是周总理领导的。”无论在3年严重经济困难中,还是在“***”的大动荡岁月,这项工作从来没有停顿过。如果没有他的有力领导,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周恩来同志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兼任外交部长8年多,作出许多卓越贡献。他一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表达了已经站起来的中国人的高度自信。他提出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展现出一种新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他出席日内瓦会议,同有关国家的负责人反复磋商,解决了一系列难题,实现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他说:“用协商的方法来解决国际纠纷的原则也被推进了一步。”在第二年的万隆会议上,他又提出“求同存异”的主张。在他的领导下,新中国外交工作中许多原则性的重大方针在实践中逐步形成,有些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这些事例中不难看出,无论在中国革命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周恩来同志都显示出卓越的能力。他不愧是一位有着远大战略眼光而又能巧妙付诸实施的大政治家,从而博得中国人民以及世界上众多人士的钦佩和尊敬。

但是,周恩来同志总是有意使自己主要扮演一个执行者的角色。新中国成立之初担任过8年总理办公室副主任的李琦说,他曾问周恩来同志:为什么你要管那么多具体的事,不在理论方面再更多地做些事。周恩来同志回答:你怎么也讲这样的话?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家,就有那么多具体的事得有一个人管起来。我多做些这样的事,就可以使毛***有更多时间来考虑那些大问题。这是他发自内心的自白。为了国家和人民的事业,他甘愿把自己始终放在“配角”的位置。事实正如陈云同志所说,毛***最离不开的人是周总理。

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崇高品格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同志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

周恩来同志之所以受到亿万中国人民如此发自内心的爱戴,并且对他有那样强烈的亲近感,还因为他那崇高品格和动人魅力。在他心中,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比什么都重要。他说过:“革命就是为了使全国人民不再过苦日子,要过上好的生活。”他为此的付出远远超出常人所能想象的程度,而个人的得失、毁誉和安危从不放在心上。他这一切都发自内心,时时刻刻自然地从各种细节中流露出来。凡是同他有过接触的人,几乎都能讲出许多这样的事情来。

粉碎“***”后不久,中国革命博物馆准备举办一次纪念周恩来同志的展览会,希望借用一些周恩来同志和西花厅的遗物。这个提议最初被邓颖超同志拒绝了。她说:恩来平时常讲,多少同志为革命牺牲了,有的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我们还要什么呢?后来中央作了决定要办这个展览,她才把一些遗物拿了出来。这些只是他们平时在家中的谈话,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真实地坦露出他的内心世界。

周恩来同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他对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是他对同志和朋友的细心爱护。河北邢台在1966年3月8日凌晨发生地震,造成严重伤亡。周恩来同志当天就召开国务院紧急会议部署救灾,9日深夜赶到邢台。第二天下午,他来到受灾最严重的村子。群众听到周总理来了,都涌到一处空场。他登上一个大木箱讲话,发现老百姓迎风站着,坚决要求当地干部让群众掉过头去,他改为迎着风讲话,鼓励大家要“发展生产,重建家园”。在照片上还可以看到他讲话时那充满忧伤的神情。电影艺术家秦怡在回忆文章中讲道:抗战时在重庆,她的女儿斐斐得了胃病,经常呕吐。1957年,她到北京参加亚洲电影节。“在一次晚宴中,我有幸坐在周总理的身边。他忽然问我:‘斐斐怎么样?现在还吐吗?胃病是不是已经治好?’时隔多年,连我自己都快要忘记的事,周总理却记得如此清楚。这更使我对他的敬意倍增。他岂止关心了我的女儿和我,他的心胸装着整个人类。”

周恩来同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投入的精力,单用“全力以赴”“不知疲倦”之类的词来形容是远远不够的。几十年里,他平均每天工作都在12小时以上,有时每天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他处理工作时,总是要求把情况先弄得清清楚楚,想得很细很远。他对经济数字和历史情况的熟悉和记忆力常常令人吃惊,因此他提出的意见总能那样的细致周密、合情合理。

李先念同志曾讲到他的工作精神和品格:“周恩来同志是一位既有革命胆略又有求实精神的共产主义者。他在每一重大斗争中,善于把两者结合起来。他是非常务实的人,时刻不忘实事求是这一原则,每件工作,他都要弄清楚实际情况,考虑到前后左右,正反两面,以及当前和长远、国内和国际的种种条件及实际效果。他考虑问题的周密和细致是出了名的。”郭沫若同志在《洪波曲》中讲到自己亲眼看见的情景:“他一切都以献身的精神应付,就好像永不疲劳。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你看他似乎疲劳了,然而一和工作接触,他的全部身心便和上了发条的钟一样,有条有理又发挥着规律性的紧张”。说他“可以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当然是在十分必要时才那么做的。万隆会议先遣组组长姚力曾说:在万隆的七八天内,周恩来同志每天睡觉的时间大体只有3小时。这听起来让人难以相信,但姚力细细地说明他每天的时间安排,让人不能不信。后来,周恩来同志的机要秘书郭英会讲的情况,和姚力所说的完全相同。

周恩来同志历来顾全大局,有时甚至要忍辱负重,从而在紧要时刻避免了党可能发生的分裂。“***”是他十分痛苦的时期。他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有时他不得不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因为不这样做就不能继续进行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坚持“抓革命,促生产”,尽量减少“***”造成的损失,保护大批党内外的干部。邓小平同志说:“‘***’时,我们这些人都下去了,幸好保住了他。”陈云同志说:“没有周恩来同志,‘***’的后果不堪设想。”这是大家所熟知的。

1972年5月,他被确诊患膀胱癌,发展到每天便血,但仍继续超负荷工作。从确诊到住院的两年内,除了13天以外,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2小时以上。直到邓小平同志复出并参加联合国会议归国,他才在1974年6月住进医院,当天就做了大手术。住院期间,他会见外宾65批,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出院开会20次,找人谈工作200次以上。其中包括:扶重病坐飞机到长沙毛泽东同志处解决四届人大“组阁”这个全局中的关键问题,在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分两步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设想。他完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恩来同志作为20世纪有着重大国际影响的一位巨人,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属于世界,受到众多外国朋友的尊敬。他逝世后,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上,由会议***提议,全体代表起立为他致哀。联合国大厦前也下了半旗。1979年10月,法国政府在巴黎举行周恩来20年代旧居挂纪念牌的仪式。大理石纪念牌上镶嵌有他的半身铜像。这是法国著名雕塑家保尔·贝尔蒙多的作品。他说:“我希望重现周恩来的生命和魅力,力求让更多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脸庞上,从他明朗的形象辉映出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活力和他的精神。”法国总统德斯坦在揭幕式上动情地赞扬周恩来是“一位具有巨大魅力、智慧超群和学识渊博的人”。他说:“对这位从不希望为自己竖立纪念碑的人,我们希望在他开始自己的战斗生涯和对法国产生友好情谊的地方向他表示我们的敬意。”

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周恩来这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光荣,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过那么多巨大的贡献,是常人难以企及的;不朽,因为他遗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将万古长青,他那忘我的奉献精神和热爱人民的高尚品格将永远激励后人踏着前辈的足迹不断前进。

***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郑重提出要“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他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正是怀着这样的初心和使命,前仆后继、排除万难、团结奋进的。

今天,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此时此刻,我们自然会格外满怀感激之情,缅怀前辈们为我们奠下的基石。

周恩来同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一颗璀璨巨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面不朽旗帜。重温他的一生,用来鼓舞和鞭策自己,必将化为巨大的精神动力,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夺取新的更大的胜利。

周恩来的感人故事篇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些地方和部门想兴建大的楼堂馆所,对此周恩来总是迟迟不批。他常对秘书们说:“要我批准,签个字很容易。可这是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重啊!”

1962年6月,周恩来顺道去鞍山市视察,当时鞍山市刚建好一座新宾馆,当地负责人准备让周恩来住到那里去,可周恩来到宾馆一看坚决不住。周恩来说:“宾馆为何要盖得这样好?要知道现在全国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困难哩,我不能住在这里!”

在视察中,周恩来又发现鞍山市还在新建的一个大礼堂,其中有不少地方仿造了人民大会堂廊柱式建筑的样子,于是周恩来当即说:“什么?你们把人民大会堂搬到这里来啦!”然后马上指示:“这个礼堂不能用!”

本文来源:http://www.cqzdj.com/gushidaquan/171778/

推荐内容